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wǎng)
>>
2019專題改版
>>
2019年專題簽發(fā)欄
>>
文明辦
>>
讓紅色基因煥發(fā)新時代光芒——張掖市紅色基因傳承基地(高臺干部學院)建設發(fā)展紀實
來源: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0
人參與互動
2022年07月04日 10:37
巍巍祁連山下,悠悠黑河水畔,一座現(xiàn)代化的干部培訓基地拔地而起。7月1日,在建黨101周年之際,張掖市紅色基因傳承基地(高臺干部學院新校區(qū))揭牌啟動運行,讓這片紅色熱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高臺參觀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如今,一個讓廣大黨員干部“補鈣充電”的新陣地,一張紅色信仰的新名片,正從高臺,從張掖,走向全國各地。紅色立院,在傳承實踐中講好紅色故事高臺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熱土,曾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征戰(zhàn)河西的主戰(zhàn)場。歷史,悲壯地在這里譜寫了一篇英雄史詩;今天,時代又莊重地把這里打造成為信仰之路的前沿。
基于豐富而優(yōu)質的紅色資源,省委高瞻遠矚,科學決策,高起點謀劃紅色教育大文章。2019年9月,經(jīng)省委研究批準,設立高臺干部學院。尋覓自身坐標、找準辦學定位,是高臺干部學院在建立之初的第一個命題。張掖市委、市政府把高臺干部學院建設作為講好紅西路軍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的具體行動,成立了學院籌建領導小組,先后多次聽取學院建設情況匯報,研究解決辦學場地選址、師資隊伍配備、教學課程開發(fā)等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組成考察組,專門赴井岡山干部學院、方志敏干部學院等全國知名干部學院進行實地考察,在學習借鑒先進經(jīng)驗的基礎上,2020年6月,學院在改建而成的場地正式開班培訓。學院成立以來,市、縣兩級堅持加強硬件建設和提高培訓質量并重,力促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不懈動力,努力使學院成為全省知名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2020年8月,根據(jù)學院快速發(fā)展的形勢,張掖市委決定,依托紅色基因傳承基地項目建設新校區(qū),拓展紅色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打響紅色教育品牌,努力打造立足河西、服務甘肅、面向全國的一流黨性教育和干部培訓基地。學院建設注重將紅色基因、綠色元素、文化特色融入整體環(huán)境,充分考慮學員學習培訓、研討交流、住宿就餐、文體娛樂等需求,規(guī)劃建設了集綜合教育展示中心、學員公寓、餐飲中心、文體中心、圖書館、報告廳等特色鮮明的多功能紅色培訓教育基地,總建筑面積3.96萬平方米,為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投入運行后,可同時滿足500人開展學習培訓,年培訓規(guī)??蛇_到2萬人。特色興院,在資源整合中打造紅色課堂“清澈的愛啊,只為中國,媽媽的囑托記在了心上,清澈的愛啊,獻給祖國,戰(zhàn)士的赤城,壓進了槍膛....”這是在高臺干部學院舉辦的張掖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干部職工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教室里,開展的激情教學課堂中傳來飽含深情的朗誦聲。
高臺干部學院緊扣辦學目標定位,不斷完善“1+2+N”課程體系,打造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好西路軍故事、黨的建設等10個教學模塊。集中力量開發(fā)《百年大黨奮進新征程的政治宣言》《紅五軍血戰(zhàn)高臺的九天八夜》等專題課、微黨課48個,打造訪談教學《習總書記在高臺》《父輩的西征》、激情教學《紅色音樂課堂》、情景教學《頌主席詩詞悟革命力量》、案例教學《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振興》等特色課程四大類10個。不斷挖掘紅色資源,廣泛收集整理《董振堂傳》《血戰(zhàn)河西》等系列叢書、歷史文獻33部,《不容忘卻的歷史》《驚沙》等影視作品19部,開發(fā)《張掖紅色故事》《高臺干部學院現(xiàn)場教學講解詞匯編》等教材,并作為重要教材納入教學培訓內(nèi)容,教學培訓的多元化、立體化和生動性持續(xù)增強。充實完善“十個一”特色實踐教學體驗活動,精心打造講好紅西路軍故事的實踐課堂、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園,逐步實現(xiàn)了辦學的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特色化。自學院批復成立以來共舉辦培訓班201期,培訓12699人。創(chuàng)新強院,在振興發(fā)展中凝聚紅色智慧“我的家鄉(xiāng)高臺縣,位于黑河中游下段,是坐落在祁連山和黑河濕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之上的綠洲城市......”這是5月14日在高臺干部學院舉辦的全市到村任職選調(diào)生能力提升培訓班上“我是鄉(xiāng)村代言人”模擬推介實戰(zhàn)化教學活動的一幕。
高臺干部學院堅持向上借力、向外吸力、向內(nèi)聚力,“院內(nèi)”與“院外”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在自身建設、師資聘請、教學點建設、教學方式等方面不斷拓展渠道,開闊眼界、開闊思路,匯聚了力量,形成了合力。采用“內(nèi)培+外引”、專兼職并舉方式,從全省全國遴選出80多名優(yōu)秀專兼職教師,打造一支由“專職教師+外聘教師+領導干部+紅軍后代+現(xiàn)場講解員”教學隊伍,一大批優(yōu)秀黨政領導干部、知名專家學者、西路軍后代、先進典型、優(yōu)秀基層干部等走上講臺。同時,積極實施“青藍工程”幫帶計劃、舉辦學院干部職工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赴外學習培訓等,不斷提升學院管理能力和教學水平。秉持開放辦學理念,積極拓展省外培訓業(yè)務,與中華女子學院、省委黨校等20多家單位達成合作意向;強化紅色資源整合力度,推動教學基地模塊化,拓展市內(nèi)外現(xiàn)場教學基地34個,構建形成各具特色的現(xiàn)場教學線路24條,不斷提升現(xiàn)場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張曉紅 丁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