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2019專題改版
>>
2023專題簽發(fā)欄
>>
張掖里的非遺
>>
第一批:臨澤民歌
來源:
0
人參與互動
2023年05月17日 14:57
臨澤民歌是流傳在臨澤縣的地方小調,很早就已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各鄉(xiāng)鎮(zhèn)、村社及城區(qū)都有傳唱?!拔母铩逼陂g一度沉寂,改革開放后又重新在民間傳唱。臨澤民歌流傳年代久遠,曲調優(yōu)美,對研究西北地區(qū)民歌的發(fā)展演變和民間音樂歷史具有很高的價值。過去主要在農歷正月或民間節(jié)日時由藝人隨社火表演,在小樂隊的伴奏下演唱。其調式大都和河西地區(qū)流傳的小曲接近,但歌詞內容有所不同。經過普查,目前在臨澤流傳的民歌,已經整理的完整詞曲譜有80首,如《小放?!贰独C荷包》《割韭菜》,表現的內容主要是奉勸世人棄惡揚善。在傳唱的過程中,內容有所更新。臨澤民歌蘊藏豐厚,數量眾多,傳播廣泛,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形象鮮明,幻想浪漫,構思精巧,顯示著獨特的藝術特色和頑強的生命力。曲調婉轉動聽,唱詞流暢壓韻、高亢嘹亮、格律嚴密,聽起來親切感人、悅耳動聽,唱起來朗朗上口、流暢通順。民間說小曲是“九腔十八調,唱的老套套,從古唱到今,還是忘不掉,一輩傳一輩,越唱越熱鬧”?,F在臨澤城鄉(xiāng)的歌手大都年事已高,而且沒有傳人,有瀕臨失傳的危險。 2007年12月20日,臨澤民歌被張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保護單位:張掖市臨澤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