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wǎng)
>>
2019專題改版
>>
2023專題簽發(fā)欄
>>
張掖非遺
>>
第二批:高臺民間故事
來源:
0
人參與互動
2023年05月15日 16:40
高臺自古就是匈奴、月氏等少數(shù)民族游牧之地,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故事。高臺民間故事具有土生土長、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富有哲理和教育意義等特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外來的民間故事,比如在全國范圍內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等,這一類故事數(shù)量較少,約占20%;另一類是在本地土生土長的民間故事,約占80%,代表性故事有《大禹斧劈正義峽》《唐僧晾經(jīng)臺子寺》《駱駝王子的傳說》《吳道子畫測陰晴》《南山、北山與黑河的傳說》《莽墩的傳說》《常遇春后裔定居高臺的故事》《白兆慶的傳說》《閻相師的傳說》《石頭精的傳說》《龍泉寺的傳說》《胭脂泉的傳說》《鑰匙》《兩個大膽子的故事》《貓和狗成為冤家的來歷》等,目前共收集高臺民間故事100多則。高臺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具有較好的基礎,在20世紀80年代初,縣上曾組織專業(yè)人員搜集整理過民間文學、民間音樂和民間故事。近年來,高臺縣廣大干部群眾對本鄉(xiāng)本土文化遺產(chǎn)資源保護的自覺性逐漸提高,一些有識之士紛紛以村為單位搜集整理當?shù)亓鱾鞫嗄甑纳a(chǎn)生活習俗和歷史人文信息,經(jīng)嚴格審核后,自發(fā)募集資金,刊印成書,以供后人參閱。這些書中均設有文化篇,對當?shù)孛耖g習俗、方言土語、手工技藝、民歌、諺語、故事傳說、器樂、美術、服飾、飲食等有較為細致的記載,為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chǎn)普查保護做出了貢獻。目前,已先后出版了《高臺縣志》《天城志》《紅沙河村志》《定安村志》《定平村志》《和平村志》《駱駝城漫話》《樂二村志》等地方志書,使當?shù)亓鱾鞯拿耖g故事得到了有效保護。 2010年7月6日,高臺民間故事被張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保護單位:張掖市高臺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