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wǎng)
>>
印象
>>
文旅
高臺社火——倒秧歌,不一樣的年味兒!
來源:高臺文旅
0
人參與互動
2023年01月30日 15:46
倒秧歌又叫倒羊角、地奔子,是流傳于高臺縣新壩鄉(xiāng)的一種民間舞蹈,因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的動作多伴隨倒行的步伐,因而稱之為“倒秧歌”,是高臺民間社火的杰出代表。
表演者頭戴的羊角形的帽子跟藏族僧人的帽子非常相似。倒秧歌從社會功能看,屬于宗教祭祀類舞蹈和民間節(jié)會類舞蹈的綜合形式,是集佛教和道教的表演于一體的履定套路的集體舞。從其表演形態(tài)來看,屬于道具表演類民間舞,兼演唱民間小調(diào),曲調(diào)優(yōu)美活潑,中間穿插即興演說,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色彩。
倒秧歌共有八個角色,十六人表演。角色分別為:頭鼓子、二鼓子、大旦、小旦、挎兒、道童、大棒、二棒各兩人。當?shù)孛裰{中“一肚子生了十六個娃,四個鼓子四朵花,兩個后生兩挎兒,兩個娃娃出了家”,就是對倒秧歌角色的形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