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掖網肅南訊 家里遇到困難事,可以到“議事亭”尋求幫助,小區(qū)有了新鮮事,可以到“議事亭”暢所欲言,肅南縣通過“鄰里小院議事”模式,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讓基層治理之路更加寬廣、通暢。
走進肅南縣白銀鄉(xiāng)西牛毛村“阿爾達”議事蒙古包,鄉(xiāng)村干部與群眾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講問題、談心聲,氣氛好不熱鬧?!艾F在村里的大小事都可以召集大家在‘議事包’商量,人人都可以出謀劃策,參與其中?!蔽髋C妩h員安國勇提起“議事”,止不住的稱贊道。
白銀鄉(xiāng)持續(xù)深化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治理,根據“鄰里小院議事”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打造“議事蒙古包”“議事亭”等載體,充分激發(fā)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民事民提、民議、民決,村民議事有了“泥土香”,便民服務送到了“家門上”。
肅南縣白銀鄉(xiāng)綜治中心主任、西牛毛村第一書記張軍斌表示:“今年以來,我們根據少數民族語言和風俗習俗,利用蒙古族群眾喝茶說事的習慣,因地制宜打造‘阿爾達’議事蒙古包,創(chuàng)新推進‘一口奶茶解解渴、兩口奶茶消消氣、三口奶茶說說事’的蒙古包‘茶桌議事’,將每月5日確定為群眾議事說事日,把定期‘議’與隨時‘說’相結合,切實暢通了一條知民情、體民意、解民憂的溝通交流渠道?!?/p>
一座小亭子、幾個小板凳、一陣陣你言我語、一條條民生訴求……康樂鎮(zhèn)的“議事亭”里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調解會。“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和大家一起聽時事、學理論,并向黨組織反映訴求,真是太方便了。”康樂鎮(zhèn)榆木莊村民魯帆說。
康樂鎮(zhèn)按照“規(guī)模適度、界定清晰、議事方便”原則,以“拉家?!钡姆绞剑e極收集群眾意見,及時解決辦理群眾各類合理訴求。同時鼓勵黨員群眾自主發(fā)起議題、開展議事活動,充分發(fā)揮“裕固議家”創(chuàng)新村級議事協商、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傾聽各族群眾心聲的積極作用,激活農牧民群眾主動參與民主議事、加強自我管理服務的“主體意識”,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康樂鎮(zhèn)綜治中心主任李國強說:“康樂鎮(zhèn)積極推廣‘裕固議事’治理模式,針對群眾身邊的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困難幫扶等小事,將黨員聯系戶的農家小院打造成鄰里議事小院,引導群眾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p>
近年來,肅南縣鼓勵農牧村積極探索民族地區(qū)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便民利民惠民、矛盾糾紛化解“鄰里小院議事”模式,發(fā)揮“草原帳篷講堂”“馬背工作隊”機動服務、“黨建聯盟”“產業(yè)+治理”融通矩陣、“阿勒齊”調解室、“阿爾達議事蒙古包”“一碗奶茶”民漢雙語調解法創(chuàng)新示范作用,串聯“民情醫(yī)院”“康麗華調解工作室”等載體,打造獨具牧區(qū)特色的群眾議事品牌。